3·15系列消费警示:切勿相信老年人保健养生“包治百病”
发布时间:2025-03-17 10:11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大 特大】
- 信息索引号
- 014006657/2024-00370
- 发文日期
- 2025-03-17
- 公开日期
- 2025-03-17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机构
- 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公开形式
- 网站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内部审核后公开
- 主题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市场,销售,行政,市场秩序
- 文件下载
- 内容概述
- 3·15系列消费警示:切勿相信老年人保健养生“包治百病”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编 者 按 为助力广大消费者高效避开消费陷阱、降低消费风险,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锡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特别推出 “315 系列消费警示” 专栏,为营造公平的消费环境、推动消费升级、构建让消费者满意的消费环境贡献力量。
【案例简介】
2024年6月,滨湖区消保委接到市民袁先生的投诉。袁先生称,自2022年11月起,其母亲多次在某足浴店接受服务。该足浴店宣称这些服务能够调理身体,对寒气湿气、尿频等各类疾病都有治疗效果。在这期间,袁先生母亲累计充值高达30余万元。然而,袁先生认为这仅仅是普通的理疗服务,根本无法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于是向消保委投诉。接到投诉后,工作人员前往实地展开调查。经核查发现,该养生馆内所使用的产品均为普通用途化妆品,并不具备任何医疗功效。此后,消保委多次组织现场调解,并依据合同仔细核对消费金额。最终,商家退回消费者119075元。同时,对于足浴店涉及的违法行为线索,已按照规定进行诉转案处理。
【消保委警示】
在老年保健养生领域,乱象丛生。夸大养生保健服务效果、冒充医学专家、打着“科技牌”进行虚假宣传,以及各类违法营销手段层出不穷。无锡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在此特别提醒老年消费者: 树立正确消费观念:要秉持健康、理性的消费理念,不盲目跟风,不冲动消费。在面对各种养生保健产品和服务时,务必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 不被情感诱导:不要轻易被服务人员所谓的亲情式服务迷惑,要理智对待养生、保健讲座中那些极具煽动性的言辞,避免被误导消费。 加强沟通交流:日常生活中,多与家中儿女等年轻人沟通交流。遇到消费相关问题时,及时与家人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切勿轻信虚假宣传:千万不要轻信商家的虚假宣传,更不能因为听信这些不实之言而停止正常的疾病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保留消费凭证:在日常消费过程中,一定要主动索要并妥善保留好相关购物凭证。一旦发现个人权益受到损害,要及时依法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专家观点】
江苏瑞莱律师事务所、市消保委公益律师过炜玮律师指出:
商家通过夸大养生保健服务功效,甚至宣称能治疗疾病,这种行为很可能涉嫌虚假宣传或欺诈,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养生保健” 与 “医疗治疗”有着明确的界限,任何非医疗机构宣称能够治疗疾病的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部分商家采用情感绑架、亲情式服务等手段诱导老年人消费,甚至诱导他们签订不公平合同或大额预付协议,这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公平交易和合同效力的规定。老年人在消费时一定要保持理性,避免因情感因素而盲目消费。在签订合同或者支付大额费用之前,务必与家人充分沟通。必要时,可以请专业人士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查,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如果因为轻信虚假宣传而停止正规治疗,极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养生保健仅仅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绝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治疗。老年人由于信息不对称或判断力下降,容易成为不法商家的侵害目标。如果家人未能及时介入,就可能导致老年人的财产和健康遭受损害。因此,家人要多关心老年人的消费行为,帮助他们识别消费风险。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介入,并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