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
  1. 本站支持IPV6
  2. 繁体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破除科创企业融资难,全国首单知识产权科技创新资产支持证券落地无锡

发布时间:2025-09-16 09:13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特大

  随着国务院《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落地,无锡在知识产权金融创新领域的探索迎来关键突破。

  12日获悉,在无锡高新区管委会和无锡市市场监管局的支持下,由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发改委、宁波银行、国联信托、中都国脉、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等共同合作的全国首单知识产权科技创新资产支持证券项目“飞凤 2 号”日前成功发行,储架规模达5亿元,首期0.7 亿元资金已精准注入8家中小民营科创企业。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科创企业破解融资困境提供了新路径,更标志着无锡知识产权金融创新迈入市场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什么是知识产权科技创新资产支持证券?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专利版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企业把拥有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未来可能产生的收益权打包,形成一个"资产池",向投资者发行债券融资。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依然保留对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需要进行二次许可或变更所有权。相比传统的"一对一"借贷,知识产权证券化是多家企业"抱团取暖",形成"多对一"的融资联合体,融资规模更大,还能引入基金、券商等更多类型的投资者,为企业争取到更充足的资金和更长的还款缓冲期。

  此次发行的"飞凤2号"精选了8家中小民营科创企业的33项知识产权,经江苏中都国脉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专业评估,总估值达9831.91万元,募集资金将用于企业在集成电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的研发、生产投入,并由主承机构提供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企业无需额外提供担保,既降低了市场风险,又减轻了企业负担。

  江苏扬贺扬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企业以4件发明专利质押获得1000万元融资。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不仅拓展了融资渠道,还让企业首次亮相证券市场,提升了知识产权的"含金量"。

  “近三年,全区累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备案金额超50亿元,新质生产力领域发明专利占比已超60%,更多科创企业的‘智力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资本’。”高新区市场监管局人士介绍,此次"飞凤2号"的成功发行,是继2023年江苏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ABN项目后的又一重大突破,"政策引导-机构协同-企业受益"的知识产权证券化高效运作模式,有力支撑了覆盖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无锡市知识产权证券化创新正呈现全域拓展、系列化推进态势。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24—2026 年)》,无锡正系统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扩容,明确要求开发符合本地产业特点的证券化产品。除了无锡高新区"飞凤"系列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常态化运营外,滨湖区还发行了全国首单涉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证券化产品——“华泰——信保集团太湖湾科创带滨湖知识产权1-5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为知识产权证券化积累了宝贵的本地化资本市场运作经验。随着全市知识产权金融合作机构持续扩容,知识产权股权投资基金等资本力量的深度参与,"知识产权+产业基金"的多元化证券化生态将为更多科创企业提供资本赋能。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

无锡普法

无锡普法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